生态袋防护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具体应用
以某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项目为例,该项目治理区位于房山区周口镇长流水村;治理区原先存在石材加工厂,受诸多因素影响,该加工厂与周边地区大部分矿山早于2010年关停。但加工厂及矿山开采对本地区的生态化环境造成较大影响。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下,本区域开展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。
本项目采用生态袋防护技术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,在具体修复技术应用中,结合项目建设重点,本项目将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放在了地形整治、绿化工程建设、绿化工程养护三个层面。
(1)地形整治。项目地形整治过程中,规范开展平台整治、渣堆边坡整治、联络线工程的系统施工。在项目平台整治中,先按照南北坡度1:8.0,东西坡度1:6.0的要求进行削坡处理,由此形成一个整体平台ZLPT-1,要求经治理后,平台的坡度保持在1:6.0,而平台高程保持在568m~600m,平台高差控制在7m~32m。本项目平台挖方量、填方总量分别为40740.4m3和64842.0m3。项目渣堆边坡整治中,采用“平台+边坡”形式进行消高填处理,将原本30°~45°的渣坡变为坡度不大于1:1.5的缓坡;另外对治理区原本存在的“砌石挡墙+削坡治理”结构进行清淤处理,并系统开展植被防护。项目联络线路施工中,设计联络线路的长度、宽度分别保持在620m和4m;联络线路最大纵坡保持在6%~8%,且保证联络线路整体向外倾,坡度保持在2%,为后期施工过程中土方运输、作业机械转移、绿化施工及绿化养护奠定良好条件。
(2)绿化施工。房山区矿山修复治理中,针对已经完成地形整治的平台,在上面种植乔、灌木,并对清理后的岩坡进行复绿处理,采用五叶地锦生态袋进行护坡保护,要求挖填后的渣坡坡度把持在1:1.5以内。项目平台绿化中,选择黄栌、元宝枫、侧柏等抗旱、耐寒及耐贫瘠植物,控制植物种植间距,如元宝枫种植间距保持在3×3m,而侧柏、黄栌种植间距控制在2×2m等。在渣坡绿化中,选择800×600mm的生态袋,带内不含植物种子。要求按10.0%的比例铺设生态袋,生态袋主要铺设于渣坡间平台上,各袋用连接扣连接,裸露基岩面采用生态袋挡墙绿化方式,即当遇到裸露岩坡时,在其上铺设1.5m高生态袋挡墙,袋内装种植土,且内加紫穗槐、胡枝子、荆条、等植物的种子。完成生态袋挡墙收工后,在挡墙与岩坡之间填充种植土,种植土厚度保持在0.8m。最后进行绿化区域的灌木补植和树木栽植,灌木补植种子包含黄栌、绣线菊、荆条、胡枝子等,补植规格为7.5g/m2。树木栽种管理中,严格按照种植土控制、植物材料选择、苗木运输和假植、苗木种植前修剪、树木种植的要求进行施工要求所有树木成行成排种植,同时严格按照树木栽种要求进行种植,提升树木成活率。
(3)绿化养护。为进一步提升矿山生态工程修复质量,还应开展绿化制备的养护管理。后期绿化养护中,重点开展制备的松土、灌溉、施肥管理,并强化除孽、修枝、整形等环节控制,有效地提升了绿化植被的整体养护效果,加快了加快修复区地表植被的恢复与稳定。